tony second v-groove
20111224 低溫 12度C 岩壁乾燥度絕佳
文 & redpoint:毛怪
校門口最具辨識度的岩壁莫過於人面岩,任誰都可以由那顆大鼻子勾勒出側臉的全貌。不過就我多年的觀察,這面岩壁並不很受攀岩者的青睞,路線太難嗎?腹地太小嗎?懶得爬上去嗎?真實原因是什麼我不知道,不過光是「三重關」和「絕響」的盛名就夠讓人有種「可遠觀不可褻玩焉」之感。我也覺得人面岩上的路線確實都有一定的難度,即便11BC的路線也夠把你電的起攀不能。
然而神祕的右臉頰卻藏了一條鮮為人知10BC左右的路線。絕大部分岩友的腳步都止於鼻子下方,其實再往前橫渡5米,還有3條運動攀登路線。這條10BC的路線,處於最靠近「右耳」的位置,發揮一點想像力你就會知道我的意思。
記得多年前來爬右耳的時候,還是可怕生鏽的BOLT,體驗過一次後就不願再踏進右臉頰。爾後偶然發現,右耳被REBOLT了,大概又爬了兩三次,然而右耳始終未曾如龍洞其他5.10路線般,成為搶手熱門路線。舊路線圖(前進龍洞岩場)稱這條路線為「V-Groove」,難度給10B,REBOLT後的路線似乎比較偏右,「V-Groove」這個名稱變得沒那麼貼切,因此接下來我暫稱這條路線為「右耳」吧(並沒有不尊重首攀者的意思)。
我覺得龍洞5.10的路線真的蠻少的。按照「以金字塔模式累積攀登能力」的看法,你得累積很多5.10的路線,才能穩定的爬上5.11。回想在龍洞的攀登經歷,實在有太多在5.11路線上掙扎的慘痛畫面,無非是因為基礎紮的不夠穩,最後不是挫折就是受傷收場…。如此更讓我覺得右耳不應該被埋沒,.......。
右臉頰的腹地不到兩坪,同時兩組人擠在那算是個極限,如果真的被擠落岩壁,將會面臨卡在林投樹上的悲劇(最好是只有一組人,以免不必要的踏踩植物),確保者也建議利用打在地面的BOLT進行自我確保。
路線的前半段相當平易近人,中段起因為岩面本身的變化,路線瞬間產生了張力,加上有些許外傾,臨場的暴露感會比實際再大些。不建議往左偏移路線攀登,這不但讓攀登者陷於擺盪的風險,更錯過右耳最精華的路段。右耳是不難OS的路線,抓踩的點都蠻明確的,只要保持冷靜,在外傾的難關處很有機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破解版。至於路線的難度大致也是介於10BC中間吧,似乎比「V-Groove」再難一點,但無需太執著。
最後提醒:在這裡,完攀是寂寞的。
文:毛怪
留言列表